头闻号

广州时科模具有限公司

塑料模|模具设备|模型、手板|注塑加工|家用塑料制品|生活日用橡胶制品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明清家具螭龙纹的演变及内涵(明代家具螭龙)
明清家具螭龙纹的演变及内涵(明代家具螭龙)
发布时间:2024-09-22 12:30:20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1. 明代家具螭龙

第一等级的目前市面上除了海南黄花梨之外的就是小叶紫檀。小叶紫檀学名檀香紫檀,在明清时期几乎被宫廷龚断,因为当时的皇室贵族尤为喜欢深色的木料颜色,而小叶紫檀家具经过生漆或者是自然氧化,其外表色泽会变得深沉,所以极其受欢迎,特别是到了清末时期,受欢迎的程度夸张到当时很多硬木家具商人都将家具外表刷成黑色或者深色,当时黄花梨当然亦是如此。此官帽椅为满彻小叶紫檀,器型古典,整器除了稍微夸张的搭脑,其余都十分素雅整洁,靠背板更是采用宽料独板制成,小叶紫檀十檀九空,原材稀有,是为难得的造法。座面下的素直券口牙子和步步高赶枨皆是古朴官帽椅应有的特点,浑然天成,高士之工。

大红酸枝塔刹纹四出头官帽椅三件套

大红酸枝塔刹纹四出头官帽椅三件套

第二等级的要属有着“老红木”之称的大红酸枝,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其色泽瑰红,纹理明显,与黄花梨和小叶紫檀并称“紫黄红”。大红酸枝算是目前市面上具有兼具升值与性价比并存的红木。它的性价比体现在与黄花梨与小叶紫檀家具相较其价格颇为让人接受,虽然大红酸枝木料日渐稀少,各国也已经将之限制出口,但大料独板的大红酸枝家具市面上还是能获取。此官帽椅形制古朴,通体为大红酸枝所制,器型硕大,高靠背上浮雕塔刹纹,通体无繁杂雕饰,极具明代格物之态,既简约又显高端大气,予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

紫光檀攒接万字纹四出头官帽椅

花枝嵌云石瘿木板四出头官帽椅

第三等级的属紫光檀和花枝之类的,紫光檀学名东非黑黄檀,花枝学名巴里黄檀,这二者分别属黑酸枝类和红酸枝类,紫光檀的优点便是木质坚硬,密度最高,木性最为稳定,色泽沉穆,如若表面进行生漆或者烫蜡处理,颜色就会变深,非近距离观赏会得到通体莹润的乌黑感。花枝的优点同样是具有性价比,且较为出名。上图中的紫光檀和花枝四出头官帽椅都在靠背板做出了独特的工艺,二者皆采用三段式攒接靠背板,不同的是紫光檀官帽椅上下部分的靠背板以短材攒接成图案,而花枝官帽椅的靠背板分别嵌以云石与瘿木,可见这二者匠心独到,虽无法与大红酸枝与小叶紫檀等级的官帽椅相比拟,但也做出了特有的工艺风范。这两套官帽椅皆是工艺高超,线条刚柔并济,动静相宜,三件成套颇受藏家喜爱。

金丝楠螭龙纹南官帽椅

第四等级的就说说金丝楠木吧。此前也收到的不少是关于金丝楠的咨询,诚然金丝楠确实很出名,但金丝楠并非五属八类29种国标红木,这第四等级就说说这非红木材质的官帽椅。图中的金丝楠官帽椅工艺做也很好,器型比较正统,独板座面,独板靠背板还有雕饰螭龙纹。扶手处委角、搭脑上的线条和两个回纹都说明细节处理十分到位。扶手下的鹅脖,座面下罗锅枨加矮老还有腿足下半部的步步高赶枨,传统官帽椅该有的构件一个也没少,结构稳定,都是榫卯工艺,两椅搭配的几也是配套器型。

2. 螭龙纹家具

清朝的螭龙纹有如下特征:

一、此时期螭龙纹的发展,大致分为二个轨迹,呈现两种形态。

二、 一种形态是螭龙纹身尾变化如草叶蔓卷,繁茂飘动,可称为多草叶式螭龙纹,实例如花梨螭龙纹嵌玉璧插屏,背后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正面嵌玉璧,玉璧中心木质开光上雕八卦“乾”卦符号,左右雕螭龙纹。玉璧四周为多草式螭龙纹。插屏站牙、坐墩雕螭龙纹。

插屏下绦环板和披水牙板上雕左右对称螭龙纹。明显可见,乾隆年间螭龙纹传承着清早期的风格,但此时对称的螭龙纹之间的螭尾纹已变异甚多,曲线纵横恣肆。虽旧风尚存,但远远不似旧时的螭尾形态了。

另一种形态是螭龙身尾方折化,被俗称为拐子螭龙纹。实例如乾隆御题螭龙纹嵌古镜插屏,全身上下布满拐子螭龙纹。紫檀螭龙纹多宝阁,器物框架与螭龙纹融为一体,空悬的螭龙头提示人们,它的整体都是螭龙纹。

清式家具上,实际几乎无所不在的拐子纹均是螭龙纹拐子式简化的结果。拐子纹螭龙纹开始于清康熙末年,昌盛于清中期,延续至晚清民国。它是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上代表性的、最主要的纹饰,在明清家具中占有的主流地位。

在这类螭龙纹中,可以明显看到构图是大螭龙和小螭龙组合,意为苍龙教子。 

3. 明代家具螭龙图片大全

价值很高,黄花梨大地屏

高大威武。插屏及底座可拆分,屏心攒框,装绦环板,绦环板开光锼成灵芝云纹头。内嵌端石,尺寸硕大。

黄花梨嵌绿端石插屏

黄花梨嵌绿端石,周正规矩。屏心框架倭角,侧身打洼,嵌一周鱼门洞绦环板,内嵌绿端,石纹变幻莫测。底座以透雕螭龙站牙抵夹,八字披水,浮雕双龙捧寿,淳厚不失素雅。

黄花梨雕龙嵌铭文石板大插屏

此插屏为黄花梨木制,攒框镶云石板芯,芯正面阴刻文字,字迹工整,刀法凌厉,背面无雕刻,芯材四周正反两面十二块绦环板装饰,内部浮雕海水云龙纹,底座为浮雕图案。布局严谨,器形规整,落地而座,自有一股威严高贵之气。

黄花梨大插屏

屏心与座可拆分,素边框打磨圆滑起线,内嵌端石,山峦跌宕,云雾缭绕。抱鼓墩底座绦环板是透雕双龙戏珠,立柱以透雕香草龙相抵。整件器物云石面所占比例较其他端石插屏大,凸显了绿端的大气磅礴。

黄花梨镶云石龙纹大座屏

此座插屏以边抹作大框,中用子框隔出屏心,上下左右嵌装窄长的绦环板。中以子框隔出屏心,打槽嵌装云石,石面天然成图,泛像成景,画面雾气氤氲,烟波浩淼似仙境。山峦轮廓隐约可辨,秋霜渐渐,层林尽染,悠然飘渺,意象天成。四周镶透雕螭纹绦环板12组,雕苍龙教子、螭龙捧寿。龙辗转腾挪于云海间,龙身扭身转首,神态威猛有力,似有破壁而出之势。

黄花梨八仙纹十扇屏

人物故事屏风曲屏形制,五抹共十扇,每扇之间由挂钩连接,可开合,单屏为攒框分隔形制,由上至下分别是绦环板、屏心、绦环板、裙板,最下部镶牙板,屏心使用浮雕手法,正面雕刻八仙过海图,八仙各执法器,神态各异,衬以海水江崖,气势磅礴,大气浩然。反面雕刻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之《陋室铭》,显现出一种儒雅之气。除屏心外其余的绦环板裙板,皆用透雕工艺,雕刻螭龙寿字纹,刀法古朴。

黄花梨嵌绿端石卷草纹插屏

插屏黄花梨木制,素工屏面边抹,屏心镶绿端石,纹饰天然形成,如虎啸山林,极其珍贵。站牙镂雕双螭,立柱顶部浮雕莲花,两柱间攒框装绦环板,绦环板镂雕螭龙游弋、呈捧寿之势,壸门式披水牙子浮雕卷草纹线条流畅。整器工料俱佳,气韵雅静,极具收藏价值!

黄花梨六扇砚屏

砚屏精选黄花梨为材,共六扇,均浮雕人物故事纹与福寿纹,寓意福寿双全,吉祥如意。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刻画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此砚屏黄花梨木色沉稳静谧,砚屏造型典雅又不失生动,置于案头,顿增文雅之气。

黄花梨开光鱼门洞插屏

插屏以黄花梨嵌绿端石制成,周正规矩。屏心框架倭角,嵌一周鱼门洞绦环板,内嵌绿端,石纹变幻莫测。底座以透雕螭龙站牙抵夹,八字披水。其淳厚不失素雅,是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取尚。

黄花梨鱼门洞砚屏

砚屏精选黄花梨为材,制式传统,精致小巧。屏心攒框嵌绿端,绿端石质细腻,纹路华美,似千峰层叠,气势巍峨;立柱与屏框合为一体,两侧以素工站牙相抵,坐落于工字型底座上,壸门式披水牙不饰任何雕工。此砚屏色泽黄艳沉穆,气息宁静,兼具观赏陈设和使用之功能,颇为难得。

黄花梨嵌云石花卉纹插屏

此插屏攒框镶嵌云石屏心,云石一般产自云南大理,故称为“云石”,图案为天然形成,奇诡异绝犹如泼墨山水,雄浑壮丽,鬼斧神工,如三座大山层峦叠嶂,远近层次分明。工字形底座,双立柱以镂空站牙相抵

黄花梨雕螭龙纹嵌绿端石插屏

插屏以黄花梨嵌绿端石制成,周正规矩。屏心框架倭角,内侧以长短枨隔出多档,分别装入形态各异的镂空螭纹绦环板,中间嵌绿端,石纹变幻莫测。底座以透雕螭龙站牙抵夹,八字披水,浮雕双龙捧寿。其淳厚不失素雅,是明代士大夫阶层的取尚。

黄花梨嵌绿端石螭龙纹插屏

此插屏为黄花梨材质,屏框边抹倭角。屏心嵌绿端石,纹理变幻莫测,层峦叠嶂,气势雄浑。边框攒接成十格,内饰开光,站牙镂空雕刻,壸门式披水牙子浮雕螭纹,边缘起阳线。整器做工精细,古色古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文房陈设佳器。

黄花梨嵌绿端案屏

此插屏极简却又极雅!插屏形制传统,屏心攒框镶绿端,色泽青绿,石质细腻温润,纹理云飘水散,气象万千。披水牙条、两侧立柱皆素工。插屏通体无雕饰,除绿端外,花梨木色静雅,包浆莹润,天然之木亲托自然之石,正体现文人雅士的清赏之求,崇在自然,乐在心趣!

黄花梨嵌端石案屏

插屏黄花梨木制,嵌端石。此插屏端石,有斑状纹,长方形,片状,雕凸起的层次图案,气象万千。周围镂空雕灵芝纹,寓意吉祥。插屏配镂空木质底座,透雕双龙捧寿纹,延年益寿。此插屏工艺至精至美,刀工精到娴熟,既像“行云之飘渺于太空”那样自然,又像“水润大地,雪融山峦”那样毫无雕痕,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超高的艺术造诣。 

黄花梨镶云石缠枝牡丹纹大座屏

此屏风为传统座屏样式,除镶嵌的云石板以外,均使用黄花梨满彻精雕,木料上乘,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加之造型神妙、神工鬼斧般的设计与雕刻,整器观之气度不凡,无论从艺术、工艺上看都是一件稀有之宝。

黄花梨插屏

插屏周正规矩。边框倭角,嵌一周鱼门洞绦环板,屏心嵌绿端,石纹变幻莫测,自由古意;底座以透雕螭龙站牙抵夹,浮雕双龙捧寿,其气韵淳厚不失素雅,包浆浑厚,皮壳亮丽素洁,于绮丽中见高贵。

黄花梨满雕螭龙纹座屏

黄花梨制大地屏,边抹作大框,中用子框格出屏心,上下左右都有留白,界隔出多个绦环板,绦环板上镂雕螭龙纹。屏风年代久远屏心失落已不可找回。这件地屏造型尊贵典雅,底座用两块厚木雕抱鼓墩,大框立于其上,以站牙抵夹。枨子下安八字披水牙,上浮雕螭龙卷草纹。既可摆放在屋门口挡风避尘,屏心上的绘画亦可作为观赏品,得体且美观。 

黄花梨嵌云石砚屏

砚屏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但形体较小,常置几案上,是用作陈列、摆设的观赏性小型屏风,故江南又称台屏。屏心常见的有云石、瓷片等。此砚屏制式稍有不同,底为一整版,屏心攒框嵌云石,两侧以站牙相抵,砚台正面装一案台,一端接于屏,另一端以两腿相撑立于底座上,台面透雕五孔洞,可以作插笔之用。此砚台用料珍贵,色泽沉穆,气息宁静,兼具观赏陈设和实用之功能,颇为难得!

4. 明代家具螭龙纹

纹/螭龙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 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

5. 明清家具上的螭龙纹

螭龙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到今天似乎越发年轻,古饰新搭充满生机。螭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ú)龙,无角的叫螭。其中“无角的”便是螭龙。螭龙典型的造型,头部的特征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猫耳,有两个卷云纹所组成的尾巴,有点像是貔貅的尾巴。

关于螭龙有两种传说:一说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先看来说说螭龙的前世。玉器上出现螭的形象,正好与文献记载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战国时出现,此后的汉魏、元、明、清一直延续。唯唐、宋略少,是螭纹在玉器上出现的低潮期。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此璧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璧两面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谷粒呈旋状。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6. 明代家具螭龙纹图片

整个清代的龙爪均多少都带钩状,显得有力,4趾向前,4爪朝向一致,另1趾向后,龙爪方向与另4爪方向相对。清代的龙,身躯亦较粗,下颚较短,形象比较和善。

各朝的特征是:

顺治、康熙:龙的形体、形象有明代中期的风格,比较威严。有一种过墙龙--形体由碗、盘里面延伸至外壁,此朝始见。

顺治龙纹:为鸡爪龙,“龙头”有凶猛感,背鳍稀疏,鳞作斑片状。官窑为五爪龙(民窑为三、四爪龙)。

康熙龙纹:龙鳞细密齐整体感强,它的整个造型像汉字的一个“弓”字。康熙龙纹,雄浑劲健的大型龙与细瘦干瘪的小龙并存。龙腿上粗下细,未区分出大、小腿,脚趾甲成尖状朝前的多;有的龙以浅色表现出蛇一样的有鳞片的腹部。画面有火纹和云纹,还有夔龙纹,青花海水夔龙盘。

雍正龙纹:雍正的鳄鱼龙,青花云龙,还有螭龙纹;青花螭龙盘,背鳍较圆钝,高低相同,四爪或五爪,其中三爪或四爪作顺时针团形排列,另一作逆时针排列。开光正面龙图案中密布火纹,均作飘动状,火苗多作四齿状,也有五齿的,其中必有一条火苗长与其它,有的火苗从底部烧上来。

雍正的海水龙,龙嘴上额向上翘,并外翻,三爪,脚趾有3个结节状,空白爪内靠趾处各有一短线条。海水中有多个漩涡,整个龙身为鱼鳞片覆盖,龙背上有留白锯齿。

乾隆龙纹:为老头龙,龙头有老人头的“无力”,或者“慈祥”感,龙的神态由威严开始变得和善,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无上的神貌。青花大龙,眼正圆,锯齿形背鳍。

龙爪排列富于变化:同一条五爪龙,有的四爪作顺时针团形排列,另一爪逆时针与其对称;有的四爪作逆时针团形排列,另一爪顺时针与其对称。

有的龙以浅色表现出蛇一样的有鳞片的腹部。五爪脚趾上以线条勾出无色尖甲。前腿的4趾甲作逆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顺时针排列,后腿的4趾甲作顺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逆时针排列。有的全部为逆时针排列,另一趾甲作顺时针排列。

嘉庆龙纹:龙爪及其排列继承前朝遗风,但趾很粗。更大量出现于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划龙舟、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权威形象。

道光龙纹:为带鱼龙(也叫虾弓龙),带鱼龙也很形象,它是透头的,鳍是像带鱼的“鳍”!四肢与躯干粗壮,但爪细如线。

同治龙纹:细颈与粗躯形成反差,粗腿、细胫、尾上翘,状如走兽。

光绪龙纹:造型变化较多,光绪的点睛龙,有的躯干无背鳍;有的背鳍呈短柱状;有的为猴头,作直立行走状;有的细颈、粗躯、腿壮、胫瘦。

7. 明代螭龙香炉

根据神话传说,饕餮,螭吻,椒图,貔貅是兄弟关系。都是龙生的九子之一。关于龙生九子,有很多种说法。说法一: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老二 龙生九子之二·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

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

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 老三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老四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

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狻猊 老五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霸下 老六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

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

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之七·狴犴 老七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老八 龙生九子之八·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螭吻 老九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说法二: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金猊(ji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说法三: 龙生九子均为真龙 龙之九子 真龙:(进化完全后则为真龙)蟠龙(无云)、蛟龙(无角)螭龙(无鳞)、虬龙(无须) 异种:应龙(有翅)、蜃龙(有壳)、夔龙(止有二爪)、鼍龙(形似鳄鱼)、螯龙(形似海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