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闻号

泰州市铁猫涂料有限公司

建筑涂料|船舶涂料|特种涂料|其他涂料|汽车涂料|木工油漆

首页 > 新闻中心 > 车企竞相布局机器人 产业之间如何擦出火花?
车企竞相布局机器人 产业之间如何擦出火花?
发布时间:2025-01-23 04:02:55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本报记者 李雯珊

近日,在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开亮相,这是广汽集团首次对外展示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

实质上,今年以来,不少车企例如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汽车”)、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都相继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投资的方式布局机器人赛道。

产业链协同发力

广汽集团在上述大会现场展示的机器人,搭载可变轮足、灵巧手,纯电续航超过6小时,能提供可接触、近距离、有情感的服务。据悉,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目前已进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计划今年12月底正式对外发布。

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信心成为行业内首家可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厂商。”此外,该人士还介绍,广汽集团于2022年初开始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均已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全栈自研且成本可控。广汽集团将依托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共用如车端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以车规级标准定制开发,在性能提升的同时确保高端品质。

“汽车与机器人两个产业在产业链上有诸多协同共振之处。在技术层面上,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在生产环节上,机器人可以用于汽车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在市场方面,车企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机器人产品的推广。”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58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3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1%。

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叠加政府出台积极政策、大型企业加快进入等因素,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并成为市场高增长板块。同时由于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已拥有成熟汽车供应链体系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早期量产阶段建立优势。

自主研发与对外投资并行

早前,小鹏汽车对外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小鹏Iron机器人,该机器人以仿人结构设计为特点,身高达到了178厘米,体重70公斤,并配备了62个主动自由度,使其动作更加灵活自然。目前,Iron已经正式进入小鹏汽车工厂工作,承担起组装等生产任务。

今年10月中旬,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并已成功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进行实训,与L4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

2023年8月份,比亚迪入股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元”)。据悉,上海智元成立于2023年2月份,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主打项目品牌为智元机器人。

比亚迪方面人士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公司投资活动和业务有所关联,不会做单纯的财务投资。”

上汽集团同样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布局人形机器人。今年,上汽集团旗下上海汽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上海智元的A3轮战略融资和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LimX Dynamics的战略投资。

“车企和机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无论是通过自主研发还是对外投资,都能为车企自身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林先平向记者表示。

太平洋证券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实现技术同源,将车端算法复用至人形机器人上,预计未来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商业落地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加快。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