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吴微
近日,海尔集团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旗下子公司 CARTECH HOLDING COMPANY正式签署协议,拟收购汽车之家(02518.HK)41.91%的股份,以切入汽车生态。早在收购汽车之家之前,海尔集团就已进行了另一场并购。
2月,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新时达(002527.SZ)就发布公告称,公司原实控人纪德法家族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海尔集团孙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在受让新时达10%的股权并取代纪德法家族剩下19.24%股权的表决权后,成为新时达新实控人。
除了受让股权外,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还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形式,给新时达注资12.1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场资本动作背后,是海尔集团以25亿元拿下新时达控制权的战略布局,也是一家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超16亿元的机器人企业能否借力转型的行业悬念。
海尔集团的远大布局
2月,新时达的一则公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资本市场,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与公司原实控人纪德法、刘丽萍、纪翌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表决权委托协议》。按照协议,纪德法、刘丽萍、纪翌将合计10%的公司股份转让给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并将剩下的公司19.24%表决权委托给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交易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将一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2月19日,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与纪德法家族完成了股权交割,正式入主新时达。海尔集团此次收购新时达的出价极为引人注目,交易价格高达19.61元/股,交易总对价为13亿元。而2月10日公司策划重大事项停牌前,新时达的股价仅在10元/股左右徘徊。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除了受让股权外,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还拟以7.99元/股价格低价定增1.53亿股,向新时达注资12.19亿元用于公司补充流动资金。注资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最终将持有新时达26.83%的股份,总投入高达25亿元。这一交易不仅让新时达成为海尔集团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也凸显了海尔集团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野心。
海尔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企业,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资源体系。不过与美的集团(000333.SZ)收购库卡机器人公司、格力集团2013年就成立自动化设备制造部不同,海尔集团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已略落后于公司的对手。
虽然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2025年2月才成立,但其迅速在新时达董事会席位上进行调整,原实控人团队集体退场,彰显出海尔对新时达未来发展的坚定掌控决心。此次收购,海尔看中的正是新时达在机器人和电梯控制等领域的技术沉淀和市场基础,期望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双方在工业智能化领域的协同发展。
纪德法家族的亏损困境
纪德法家族自1995年创立新时达以来就长期掌舵公司。依靠电梯业务线快速发展的新时达,在地产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也举步维艰。自2022年起,新时达就连续亏损,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3.79亿、-1.85亿至-3.67亿(预计),累计亏损超16亿元。此次交易,纪氏家族以高于市价转让部分股权,既缓解了自身的财务压力,又保留部分权益以分享未来转型红利。
不过,海尔集团接手后,能否扭转新时达的经营困境,仍是摆在公司新管理层面前的难题。新时达三大业务板块中,电梯控制产品曾是其支柱,但近年受地产行业下行影响,需求萎缩。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电梯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0%,成为亏损主因之一。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方面,新时达虽然早在 2008年就推出国产SCARA机器人,2015年凭借革命性驱控一体技术让子公司众为兴出货量冲至国产第一。但在后续发展中,面对埃斯顿、汇川等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以及华为、比亚迪等跨界巨头的降维打击,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2023年已退居国产第二。
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新时达,其毛利率仅为19.21%,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在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上,公司也同样面临着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竞争激烈的困境。面对难以摆脱的亏损困局,纪德法家族适时放手,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海尔集团与新时达的联姻,既是资本市场的“救赎故事”,也是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若协同效应兑现,新时达或可依托海尔集团生态扭亏,而海尔集团则将补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链条,与美的(库卡营收超300亿)、格力(自研机器人覆盖全系列)展开差异化竞争。
然而,扭亏之路绝非坦途,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盈利周期、如何应对外资品牌的降维打击,仍是这场豪赌的关键变量。(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