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育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10

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希望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的内容对你有用!

   [编者按]上次到襄樊参加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练功,大比武”,主办方让独立地、不依靠任何教学参考书、教案,硬备本课的第二课时教案,我由于内容不熟,根底浅,临场慌乱,瞎备一气,结果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痛定思痛,检讨反思:主要还是自己在此方面没有下苦功夫,缺乏经验和技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惨重的教训。我将以下两篇教案辑录于此,随时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希望今后能有起色,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设计意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好奇心。因此,在设计中,我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在设计中,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反复诵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并在这过程中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相关的原始恐龙图片影像、恐龙化石、文字解说、课文重要句段等。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恐龙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流资料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 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文简说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凌空翱翔 迟钝 描绘

毋庸置疑 敏捷 崭新

脑颅 骨骼 鸟翼

A、正音--崭 翘舌音 ;“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 ;辨析“顿-吨”

第四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预设:

(中生代: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中生代属于地质年代的第四代,延续约一亿年,这一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个时期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C、“听意猜词”游戏

三、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反复多练。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讨论,试着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读后,选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

1、检测生字词。

2、回想课文内容,说说最感兴趣的地方。

二、精读品位重点段落(第3、4自然段)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阅读第二段

1、优秀调查员了解演化过程

(1)学校科研组需要招聘一批优秀的调查员,入门考试就是:

自主阅读这两小节,小组研讨合作填写表格:

庞大恐龙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代恐龙

两足奔跑

许许多多年后

根据表格,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恐龙这一大家族?

(2)汇报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可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恐龙相关知识,清楚有序地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出示课件)

如:(1)比较句子:

A、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B、恐龙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3)“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三、细读感悟其他段落。(第1、2、5自然段)

1、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样的结果的呢?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第一、二两小节。

(1)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又是什么让科学家“欣喜若狂”?结合课文说说。

(3)理解“点睛之笔”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做“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

(4)想象古生物学家们听说辽西的发现后惊喜的心情、样子;读好课文中的句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阅读,了解科学家心中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

(2)说说你们心中关于恐龙的愿望。

四、熟背积累语言文字

1、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五、课外延伸,实践作业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选作:再找一些关于恐龙的资料读读。条件允许的话,组织一次“恐龙展示会”。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二)

设计理念: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2)学习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①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②辨析字形。

巩-恐、会-绘、顿-吨等。

③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导入,了解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凶猛、笨重、描绘、敏捷、崭新、顿时、轻盈、欣喜若狂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复习,了解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阅读重点段落,领悟文章写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理解课文第二段。

1.了解演化过程。

(1)自主阅读,想一想: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

画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研讨: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提示,与同学合作填写表格。(如下表)

繁衍情况

时 间

特 点

第一代恐龙

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

数千万年后

两足奔跑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

许许多多年后

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介绍这样一个庞大家族的。

(3)学习汇报:

①在恐龙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提示学生根据表格或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融入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学习作者清楚有序的表达。

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引导学生直奔学习重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合作填表、个性表达等形式理解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特点,达到内化吸收的目的。

2.感悟语言特点。

(1)齐读第三自然段,渗透写作方法。

说说这段在课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过渡段:这段以设问的形式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学习兴趣,它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读者视线引向中生代,再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自主品读,体会语句特点。

找出你认为写得生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好在哪里?

去掉句子中的横线部分,比较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如: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②“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还不能确定。

③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3)感情朗读生动的句子,感悟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科学家严谨执着的工作作风。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通过比较朗读等形式感悟语言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学习锤炼语言。

三、学习其他段落,把握全文内容

1.第1、2自然段。

(1)“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二者”指的是谁?去掉“似乎”行吗?

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读一读。

(2)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3)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什么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课件出示)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向鸟类演化, “羽毛”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科学家钻研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习思考,发现问题。

2.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样的愿望?

(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说说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完全重现,说明科学家还在继续探索、搜集证据。)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概括全文,引导质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一背。

2.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3.学生质疑,引导深入探讨: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感情朗读与背诵是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汇报学习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内化所学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总结课文,依本拓展,引导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课后作业,升华学习内容

1.把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复述给家长听。

2.对于不明白以及想了解的问题可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展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深化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代恐龙 → 庞大家族 →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猎食性恐龙(其中一支)→飞向蓝天

(许许多多年后) (亿万年前)

设计意图:突出课文重点,呈现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叙说恐龙的演化过程。

特别建议

1.“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学习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网络,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知识,以自主学习唤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用智慧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2.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理清演变步骤,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与生动有序的表述,从而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这篇科普文章语言生动,特别是用词十分准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删减比较、对比朗读等形式细心体会,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2.恐龙剪纸的步骤

3.恐龙园导游词

4.恐龙教学课件

5.大恐龙进城教案

6.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

7.立体恐龙折纸图解

8.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课件

9.幼儿园恐龙教案

10.幼儿教案讲恐龙故事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