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教育

预设与生成 有关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3000字精选5篇

更新时间:8

下面是小编给你整理的关于预设与生成,希望 有关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3000字精选5篇的内容对你有用!

有关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3000字(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篇1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课前发现班中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购物中已经有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生活经验,有一小部分同学已经初步知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于是,我果断地将原先教材安排的小步子教学进行了整合。采取了开放式的教学:在课开始时,我出示纸尺子让学生观察长度并用米做单位表示长度(两位小数),而后撕掉一部分让学生说说剩下多少米?学生自己解决了这道一般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小数减法题。我又让学生把式子中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来表示,从而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相同计数单位对齐)。接着让学生想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还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编成题自己解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生成出了所有的特殊情况(结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数减小数)。反馈时,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老师的寻问学生自主地归纳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互相指导,互相渗透。一节课就学会了原来需要3节课来解决的内容。

  三、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设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教师可以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篇2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在各科的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意识的设置问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才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恰到好处的设置提问,以浅到深,由点到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反之,如提问不当,则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造成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错误认识及片面理解。要使提问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时间性。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悍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教师提问时,根据题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要给学生留有适量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这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前提。信息输入大脑要经过感受区—储存区——想象区——判断区四个功能区联合处理,才能完成一次认识过程,否则,欲速则不达。

  二、目的性。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目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根据教材特点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发问。无的方失,必然造成学生思维混乱。这样不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会使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耗费在无滋无味的提问中。另外问题提出后,该叫谁回答也是要有讲究的。如一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针对他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其注意力迅速转移到教学中。提问既不能只顾少数“尖子”,又不能乱点,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逻辑性。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遵循教学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旧到新逐步过渡。

  如在教学分式的加减乘除时,可让学生先回顾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举一些例题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做到自然过渡,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情效性。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师生情感与效应的思想交流过程,良好的情感效应之关重要。在教学提问中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情绪,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师生的感情就会更加融洽,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回答问题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自觉地抢着回答问题。如果教师提问学生真正的懂得,“懂得”二字的出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答错以后教师微笑着给予提示,学生一定会认真思考。反之,那种板起面孔,以“审”代问的做法,势必造成学生心理极度紧张,思维、理解、记忆、想象都会受到阻碍,再好的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灵活性。教师的提问如同新闻记者采访,要灵活多变,同一种答案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也可同中求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就充分体现了这点。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反馈性。提问后,学生作答,教师必须做出评价。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问题。在评价时不能简单地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词,而应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细心到纠正错误。对学生林零散的、颠三倒四的,不完整的答案进行系统归纳,在肯定正确地基础上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完整化。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篇3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共同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通过“静态”的预设来达到“动态”的生成。课堂预设指的是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对所讲内容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反映着教师的理念、智慧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指的是教学中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推理出来的,体现着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预设与生成,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设;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生成的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即学生个体的生成,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态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学生的课堂生成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研究,那么,教师也不要打击或忽视他们,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或其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进行探究,并且教师参与其中。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受重视的感觉,从而增加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课堂生成的思维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时,笔者是这样进行课堂预设的:“同学们,请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有关。”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也有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还有的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位学生的回答我在课前都有预设,第四位同学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这位学生的回答有些离谱,但是想问题的角度很值得提倡,于是笔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组织学习小组针对以上四位学生的回答进行探究,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验证。通过这样一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知,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安排。但同时课堂预设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因为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由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性格特征等决定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的突发情况,使得课堂预设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自由度,这样,才能够为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小数加减法”一节时,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展示一把纸质尺子,让学生记下它的长度,然后再撕掉一部分,让学生记下它的长度并计算撕掉那部分的长度。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还会有什么特殊情况?将其编制成一道数学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生成以下三種特殊情况:结果末尾有0的、需要借位的、整数减小数。最后,学生反馈,教师补充,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一种教师引导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在教师的预设中给足学生生成的空间,并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探究学生的生成,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

  三、灵活变动生成,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教学活动是灵活多变的,教师无论多么精密地预设都无法预见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状况。有时,学生的个别生成教师是没有防备的,因此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就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不要急着否定学生。同时,还要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养成这种意识,合理解决学生的课堂生成,还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时机和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行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中的“认识角”一节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羊角”“牛角”“尺子的尖尖角”,还有回答“人民币的角”等,学生的回答都是他们生活中见过的角,笔者以此引导学生将他们脑中想象的角的形状画出来,学生纷纷画起了各式各样的角,最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介绍数学中的角。小学数学教师只要把握好教材,灵活变动课堂生成,就能够将其变成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课堂进行预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征等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按着预设的方向开展。但是,又由于课堂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改动课堂预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在师生互动中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左旭东.如何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1):186.

  [2]刘明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7):75.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篇4

  摘要:

  创新的课堂既重视预设的科学性,又关注生成的有效性。教学生成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探究之路,需要有预先设计的路线,还需要有临场发挥和及时调控的创新路线。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一、“预设”与“生成”的内涵

  “预设”与“生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预设”,是指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而“生成”則是指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了超越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预设与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没有预设的课不能称为好课,没有生成的课堂同样不能称为好课,课堂的生成还来自教师的预设。而这种预设不仅指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对教学的设计,还包括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以及教学思想的体现。

  二、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策略

  有人说:“预设太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课堂的生成。”也有人说:“关注生成会影响教师的预设,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认为:预设和生成两者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比如某老师在让学生用小棒搭建2种图形时,就特地预设了能搭建成功和不成功的长方体和正方体(12分成3组长短不同的小棒,12根长短一样的小棒,11根小棒,有一根与其他11根都不相同的小棒),每个组都要展示自己的作品,11根小棒的组拿的是一个残缺的图形,组长说我们组还需要一根和黄色一样长的小棒,有一组的组长说虽然我们有12根小棒,但是这根很明显跟其他的3根绿色的长短不一样也搭建不成一个完整的长方体。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的组能搭建成功,有的组不能搭建成功,这样大家交流得出要搭建成功长方体和正方体必须满足的条件。

  课堂教学活动是非预设的、动态变化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些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动态的教学资源往往会成为教学的新的生长点,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以动态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成就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

  在图形搭建这堂课中,搭建完2种图形后一个学生提问:正方体是不是长方体呢?这虽然不是教师的预设,但是有学生提出来了,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就先不判断,让学生自己想,立即就有学生说是,也有学生说不是。教师可让各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了课堂教学上的突破。

  这堂课上,教师不仅对教学的动态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更是在先进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对教学策略做出了迅速的调整。这一改变展示的更多的是一种教学观念:教学的起点不应该由老师来定,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定,之后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表现出了令人惊喜的生机与活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场所。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内容、进程,利用衍生的课堂资源动态处理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人”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白媛.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2]毛建青.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4):67.

  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小学数学论文 篇5

  摘要: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探索的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问题,以目前的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概念。首先探索了目前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分析了小学课堂之上预设的具体方案,也提出了具体的生成方案。希望将两者进行辩证统一,并抓住两者之间的优势进行协调性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真正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课堂生成

  引言:

  所谓的课堂预设,通俗来讲就是将课堂所能发生的内容或是课堂即将讲解的内容进行提前的设想。教师通过教学方案或是教学策略,以此来对整个课堂进行管理。保证教学内容有序开展,也能确保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出作用。而课堂的生成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产生的问题,要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根据课堂的走向,教师进行灵活的教学模式。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其实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完全的进行课堂预设,会限制发展,而完全的任由课堂自我走向,又或是在课堂之上完全的进行灵活应变,也会导致课堂的效率变得低下。因此充分的分析课堂预设方案和课堂的生成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问题

  1.1教学目标分析

  为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水平,首先需对小学课堂之上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其主要目的或是明确现阶段的教学任务,才能适合小学阶段更加完善。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首先做好基础工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才是第一目标,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考虑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其实整个小学阶段,从数学课堂或是教学内容角度分析会发现,数学知识并不多,小学学习的内容也并不高深。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自己的逻辑思维还有待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如不加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够积极,不够主动,更没有办法应付各种各样的数学难题,这些都导致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出现问题。在教学目标分析过程中也可发现,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工作是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着较好掌握,无论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还是后续所学习到的方程知识,都是小学阶段的基础,也是学生后续成长的基础。通过大量的训练又或是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才是学习的基础内容。但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或是提高学生的基本逻辑思素养,在这一过程从对于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课堂的要求还是较高的。一方面是需教师对课堂进行提前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然后对课堂之上随时发生一些情况进行解决。如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出现困难等等问题,提出灵活的解决措施,可以说给教师带来了极大考验。

  1.2教學问题分析

  为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存在着哪些教学问题,又或是目前存在着哪些困难。从教学内容角度进行分析,数学内容本身是大量的逻辑推理,即使是简单的小学数学,也依然涉及到一些逻辑思维的问题。那么在目前的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单方面进行讲解,又或者是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影响。学生仅能够掌握书本上的一些基本内容,一旦涉及到扩展内容或者是创新内容,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这体现出了目前教学内容方面的不足。而在教学方法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很多教师的讲解还是不够灵活的,没有办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只能针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又或者是考试试题给学生一定答案,却不能让学生产生更好兴趣,也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这体现出了目前小学阶段教学方法的问题。

  2.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1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实对于数学课堂而言,预设和生成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完全的预设或者是完全的生成只会导致课堂出现更多的问题。首先从预设角度进行分析,预设课堂的规划工作,也就是在课堂开展之前对整个课堂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确保教学进度符合实际要求,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能够给学生带来帮助。而所谓的生成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之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是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会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探讨,这个时间就所谓是生成式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确保课堂的灵活性比较好,能增强整个课堂的灵活性。但往往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走向一个极端。一方面是完全的进行预设教学,这会导致整个课堂比较僵化,没有办法进行灵活调整。另外一方面是完全进行生成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也会导致教学内容出现更多的问题,无法给学生的基础教学带来帮助,可以说预设课堂和生成课堂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概念,两者需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2.2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的方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上,为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传统的预设课堂方案需要进行改变。首先要杜绝完全的进行预设,这样能够确保课堂的灵活性。其次在进行预设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从内容,方法,情境三方面进行探索。在内容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课堂所要讲解内容进行一定的划分,在一定区间内确保整个课堂能够进行更好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内容可更好的传达给学生。从方法角度进行分析,教师要对自己的措辞,或是自己的具体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上的具体任务进行灵活性的规划。在工作过程中,对课堂之上所要讲解的一些内容,或是需达到怎样的效果进行初步的设计,能确保整个课堂更加完善。而从情景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进入状态,开课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或是动作,将学生带入情景模式当中。尤其是在一些较困难的数学问题上,需通过逻辑推理或者是情境联想的方式,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2.3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成式教学

  所谓的生成式教学,一般来说教师都会预留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来思考,或者是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生成课堂比较灵活,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但这样的教学方案往往是会使得课堂上出现一些效率低下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整个课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未来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课堂之上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划分,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划分。在保证课堂节奏较为紧凑的前提之下,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主动提出问题或者是思考。张弛有度,才能够保证整个课堂更加灵活,才能够将预设课堂和生成课堂更好地结合起来,真正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教学工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课堂模式存在问题,具体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不好。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牢牢的把握住小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两个概念,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把握课堂节奏,同时也要随机应变,提高课堂灵活性。两者进行辩证统一,才能够提高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能力,为小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映涵.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19-20.

  [2]杨芳.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J].数学教学通讯,2021(19):41-42.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