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当前,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已成为券商增强资本实力的关键路径。开年以来,券商正加速推进发债融资进程,以充实资本金。截至2月12日,年内券商合计发债规模已超1000亿元。同时,多家券商相继获批超百亿元级别债券发行额度。
提升资本实力
公开信息显示,近日,国泰君安拟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拟发行债券的品种为小公募,拟发行金额为不超过人民币600亿元。同时,南京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等券商的债券发行申请也于近期陆续获得上交所受理。
从资金运用角度看,券商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公司到期债务、补充流动资金、支持业务发展。例如,国泰君安表示,对于上述拟发行债券募集的资金,公司拟将其中500亿元用于偿还债务,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将100亿元用于补充公司业务运营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流动资金。
今年以来,券商积极申请发债融资。1月份,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40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同月,国海证券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债券。2月11日,财达证券也披露,获批发行不超过3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2月12日,券商已发行57只债券(按发行起始日计),合计发行规模达1012亿元。具体来看,券商已发行证券公司债31只,发行总额为652亿元;发行证券公司次级债12只,发行总额为147亿元;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14只,发行总额为213亿元。由于次级债中的永续债发行难度较高,上述12只证券公司次级债中,只有3只为永续债,分别由中信证券、中信建投、长江证券发行。
“充足的资本金是券商发展的重要支撑。”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行业经营模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券商正积极开拓创新业务,其中,资本中介、衍生品、做市交易等创新业务对券商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券商积极发债融资,以支持业务拓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发行债券能够一定程度上为券商提供中长期、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券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融资成本降低
聚焦单家券商发债情况,今年以来,截至2月12日,已有29家券商发行了债券,其中,有5家券商发债规模达50亿元以上。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发债总额最高的券商为中国银河,已发行债券100亿元;其次是国泰君安,已发行债券90亿元;广发债券已发行债券73亿元;华泰证券和兴业证券均已发行债券50亿元。
对于券商年初积极发债的现象,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当前利率环境来看,开年以来,市场货币供应量较为宽松,市场利率水平较低,券商发行债券融资的成本显著降低,使得发债融资的吸引力有所上升;同时,在市场预期向好的趋势下,投资者交投意愿增强。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服务机构,券商有望受益于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带来的丰富业务机遇,为此,券商积极通过发债补充资本金,以谋求在行业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从融资成本来看,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券商发行证券公司债的平均票面利率为1.87%,低于去年同期的2.8%;发行证券公司次级债的平均票面利率为2.21%,低于去年同期的3.07%;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的平均票面利率为1.77%,低于去年同期的2.48%。
值得关注的是,在积极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合理确定融资规模、走集约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正成为行业共识。例如,申万宏源稳步推进轻资本业务与重资本业务均衡发展,轻资本业务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持续加大战略投入,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重资本业务积极把握市场机遇、灵活调整资产配置结构。中原证券也表示,公司将大力发展轻资本业务、审慎开展重资本业务,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业务转型、推进管理水平提升及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