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AIGC救赎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在生成式AI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商汤科技(00020.H K)正试图抓住这根“救命稻草”。2024年,其生成式AI业务以103%的增速贡献了超六成营收,成为财报中最亮眼的数据。然而,持续扩大的经营现金流缺口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在生成式AI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商汤科技(00020.H K)正试图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2024年,其生成式AI业务以103%的增速贡献了超六成营收,成为财报中最亮眼的数据。

然而,持续扩大的经营现金流缺口和居高不下的研发投入,让市场担心这场豪赌能否真正扭转亏损困局。

与此同时,商汤加速推进“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试图通过生成式AI打开新局面,并完成“1+X”架构战略重组,重新锚定战略方向与核心领域。

较为确定的是,面对百度、阿里等巨头的挤压和自身商业化瓶颈,这场转型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对于商汤而言,生成式AI已经成为它现实中的最后希望,但要想早日实现扭亏,仍需在落地场景、成本控制和生态建设上找到突破口。否则,AIGC可能只是延缓了危机,而非迎来真正的转机。

生成式AI已成主力

2024年财报显示,商汤的总体收入同比增长10.8%,达到37.7亿元。

其中,由于智慧城市业务营收大幅下降,商汤的传统AI(视觉AI)业务营收由2023年的18.38亿元下降39.5%至2024年的11.12亿元。

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变化反映出两个趋势。

其一,市场需求转向。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爆发,使得市场投资重心从传统的图像识别转向更具通用性的AIGC应用。

其二,技术迭代压力。商汤过去依赖的CV技术壁垒正在被大模型削弱,如OpenAI的GPT-4o已实现多模态交互,直接冲击商汤的安防和医疗影像业务。

在传统AI业务收缩的背景下,生成式AI却异军突起。

2024年以来,以生成式AI和大模型为代表的AI2.0演进轨迹愈发清晰。大模型算法与基础设施的双重优化已成为生成式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行业的训练成本与推理成本均较一年前下降了至少一个数量级。

随着大模型成本的快速下降,生成式AI迎来了百花齐放、加速落地的阶段。商汤也迎来了极其关键的发展时期。

2023年4月,商汤推出商量SenseChat1.0,是国内率先推出的基于千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产品之一。此后,商汤持续加快大模型体系升级。

其财报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公司生成式AI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03.1%,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速,收入占比也由2023年的34.8%进一步提升至63.7%。

在AIGC商业化方面,公司相继挖掘营销、办公等领域的落地场景。B端合作方面,商汤与多家手机厂商、汽车公司合作,提供端侧AI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商汤方面获悉,依托在企业级应用的丰富经验,商汤构建了“一基两翼”的应用布局。生产工具商业落地成果卓著。

商汤“日日新”大模型形成“一基两翼”的应用布局——重点打磨生产力工具与交互工具两个方向的应用与产品。

生产力工具可直接为金融、政务、企业办公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以订单金额为代表的客户付费意愿较2023年增长6倍。

其中,企业助手用户数突破150万,日调用量达上百万次,每日处理Token数超过35亿,触达1000万开发者,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AI办公工具。

交互工具则是用2B2C的方式赋能用户,提升用户体验,满足智能陪伴、智能硬件交互、智能营销等多场景的用户需求,月均用户使用量较2023年增长8倍。

其中,智能陪伴方面月调用量一年间增长833%,次日留存率达到50%、日均使用时长高达130分钟,成为交互工具商业化的头部场景,智能营销方面,在2024年,为智能营销而生成的视频时长同比增长805%,带来的GMV同比增长94%。

“三位一体”加速转型

不过,目前商汤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飞轮效应”——生成式AI的收入增长仍无法覆盖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导致亏损持续。

2024年,商汤的研发费用为41.32亿元,同比增长19.2%,创近5年新高。根据财报,研发投入增加主要是公司增加投资于训练及微调模型、开发生成式AI应用而产生的折旧及摊销、服务器运营及云服务费所致。

但亦有积极因素。从财报来看,公司循环周期从334天减少至228天,各项周转天数均减少,资金周转效率得到优化。

资本开支方面,去年公司资本开支11.3亿元,同比下降29.9%,总现金储备则同比提升11.8%,为127.5亿元。金融资产减值及合约资产亏损净额也从18.4亿元降至7.8亿元。

虽然多项财务指标有所改善,但生成式AI的竞争远比传统CV激烈,商汤的商业化速度能否赶上烧钱速度?

去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9.3亿元,经营现金流缺口进一步扩大。

对于市场担忧的持续造血能力,华泰证券指出,去年商汤完成“1+X”战略重组,本次调整将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现金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去年10月,商汤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提出“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

徐立在内部信中指出,在生成式大模型AI领域,商汤的核心战略是实现算力大装置、大模型和应用的无缝集成,以应用驱动模型,以模型带动算力的优化。

去年12月,商汤完成“1+X”架构战略重组,重新锚定战略方向与核心领域,各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

在国泰君安看来,商汤的战略重组,拟通过核心业务的技术溢出效应,为生态企业提供长期支持,形成“生态反哺平台”的闭环模式,建立竞争壁垒,并巩固其AI产业化的领导地位。

目前,商汤战略重组的效果正逐渐显现。记者从商汤方面获悉,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公司已实现5个生态企业的对外融资。

三位一体战略也持续深化。在大装置方面,截至2025年3月,商汤大装置运营的总算力规模已超过23000 Petaflops,同比增长92%。

此外,在IDC发布的《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报告中,商汤以13.8%的市场份额排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前三,仅次于百度与阿里云。2025年1月,商汤推出“日日新”融合大模型,实现原生融合模态。

“展望25年,我们认为今年的生成式AI应用场景会有规模化的爆发,然后传统的计算机视觉AI也会得益于生成式AI的爆发场景,而形成新的发展契机。”徐立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