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北京永定门东滨河路,工作人员给路边的杨树喷水抑制杨柳絮,喷向树冠的水雾中掺入了新研发的凝絮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人间四月,依然芳菲满眼。不过,恼人的杨花柳絮也随之而来。
以北京而言,4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最先进入飞絮期,柳絮在杨絮飘飞10天左右开始启动飞舞季。在飞絮期,每天10时至16时为高发时段。整个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达50天左右。
尽管目前尚无研究表明飞絮本身会导致过敏,但因飞絮表面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对过敏人群来说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而春季气候干燥,飞絮也可能会引起人们心情烦躁等情绪波动。不仅如此,飞絮极易引燃,还可能引发火险。
飞絮恼人,果真就拿它没办法了吗?不。据新京报报道,4月9日,在北京市一个杨柳飞絮治理的现场会上,一款轻便的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引人注目,该吸收机形似吸尘器,一米长,1.4公斤,可将落地的杨柳飞絮快速吸走。另外,北京研发凝絮剂应对杨柳飞絮,已在红领巾公园等处试用。
从现场视频看,杨柳飞絮吸收机简便易操作,且“定向”吸收柳絮,至少能够做到落地的杨花柳絮不再飘浮惹人,实在是实用得很;而凝絮剂则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制备的水溶液,可均匀喷洒于树冠上,使杨柳絮在树上黏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也是十分厉害。
可见,对飘飞了几千年的杨花柳絮,人们并不是完全无计可施。只要找准目标,下决心去研发应用产品,就一定能够找到多种缓解飞絮困扰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可能不会一劳永逸,但至少也是一种积极举措,体现了人们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精细化思维。
飞絮每年都要飘飞四五十天,确实让人烦恼。对此,近些年来,很多地方也不断拿出一些举措,其中既有源头控制,也有过程干预,还有末端治理,但实际效果仍差强人意。这中间固然有点多面广等困难,但也与“年年只重视一阵子”有很大关系。
这件事其实不是小事。随着各地对生态的重视,城市的森林覆盖也迅速增长,飞絮的实际危害也越来越大。既然更换树种不太现实,不妨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加强研发力度。实际上,此次研发的凝絮剂,就体现了跨领域技术集成与场景化部署的思路,着眼于构建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
飞絮如此,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城市牵扯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宜业宜居”绝不是一句轻松的口号,而应体现、贯彻、浸润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细节上。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城市商铺要不要统一店招门头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精细化治理的问题。城市管理者的精细,应该体现在提供服务、激发活力、释放潜能上,而不是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管就管死。
“三月尽是头白日”“杨花愁杀渡江人”“风吹柳花满店香”“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自古以来,杨花柳絮就是诗人笔下的精灵,被各种吟唱。然而,时也势也,昔日的“离人泪”如今确确实实扰人口鼻,该做个了断了。
不然,诗固然可以接着做下去,但困扰始终难以终结。这不科学,也不符合现代城市治理的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应该让人们少遭受一些飞絮的搅扰。
撰稿 / 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