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阿姨打着灯笼都难找”“缺乏经验活没干好,要价却不低”“服务时长缩水、态度恶劣”……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家政服务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然而,一些行业乱象却长期存在。
在家政用户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找不到、不规范、不满意已成为家政行业的三大痛点,许多受访者表示掉“坑”是常态,找到满意保姆全靠“碰运气”。如何才能避免家政服务中的这些“坑”?在治理家政服务乱象方面企业又有哪些做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特地采访了多家到家服务企业,探寻其对抗家政市场“开盲盒”现状的突围之道。
跳脱传统中介制模式困境
以直营会员制实现价值跃迁
记者在调查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中了解到,长期以来,市场上大多数家政企业都是中介制,与家政服务人员未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相对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培训,由此导致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流动性大,消费者满意度较低。
针对传统中介制模式带来的行业困境,一些家政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发展直营制和会员制。以国内互联网+到家服务品牌企业——深圳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轻喜到家”)为例,公司成立伊始就将直营制及会员制写入企业发展的DNA。从严格筛选员工、规范服务流程到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再到聚焦高净值会员需求、构建品质可控、权益可溯的产业生态,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家政服务。
“之前生一胎的时候,经中介三挑四选的‘金牌月嫂’,竟然给小孩乱用开塞露,服务效果很差。后来经朋友推荐,二胎时果断选用了轻喜到家。这家的直营员工全部由企业直接调度管控,阿姨上岗前都有经过专业培训,售后也有保障,服务过程发生纠纷,可以找平台管家投诉,这让我真正感受到服务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来自深圳福田的轻喜到家会员林女士在采访中感慨道。
破局服务非标化行业堵点
以职业化培训助力幸福加码
记者在与企业的采访交流中发现,目前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还不成熟,存在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规模化企业数量偏少,岗前培训不规范和机构乱发证等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政职业认知度不高以及技能人才发展受阻。
部分企业指出,家政企业向直营制、会员制转型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支持,但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得靠自身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职业化水平。
“为提升服务质量,公司创建了现代家政产教研融合的轻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员工入职后会通过轻喜职校进行‘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实现综合素质和多元技能双提升,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接单为顾客服务。”轻喜到家品牌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中说,“这一做法破解了家政服务行业存在的不规范、无标准的痛点,很多阿姨还会‘回炉’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拓宽发展渠道。”
“市场上不缺阿姨,而是缺好用的阿姨。轻喜到家的职业化培训着实让我惊喜,人员干起活来有章有法,擦过的玻璃干净得像镜子,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标准化服务输出’。现在我家统一交给轻喜服务人员打理,幸福感飙升!”谈及家政服务体验,已是黑卡会员的刘先生对轻喜到家颇感满意。
不难看出,向直营制、会员制转型,是整治中介制模式之困的良方,也是家政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和品质追求。以轻喜到家为代表的直营制、会员制家政企业,依托深层次的家政职业化培训,在服务专业性体验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有效激发了家政服务行业的市场潜力。可以预见,家政行业正以服务确定性重塑用户信任,走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