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冲击大模型第一股,“六小虎”分野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国内大模型“六小虎”的第一个IPO,有了苗头。近日,智谱AI已提交IPO辅导备案,正式向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最快2026年登陆A股。这一动作使其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北京报道

国内大模型“六小虎”的第一个IPO,有了苗头。

近日,智谱AI已提交IPO辅导备案,正式向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由中金公司担任辅导机构,最快2026年登陆A股。

这一动作使其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首家启动上市进程的企业。

两年时间过去,行业格局正面临大厂生态挤压和资本退潮的双重挑战。曾被资本集中关注的“大模型六小虎”发展分化明显,部分企业已开始战略收缩或转型垂直领域。

尤其是DeepSeek后来者居上,一举盖过阿里、meta等大厂模型之后,市场还能否容得下尚未跻身第一梯队的中小玩家,“六小虎”的融资路径、产品能力、商业化落地,会如何演进?

智谱的上市动向或为行业提供新的观察窗口。

估值超200亿元

成立于2019年6月的智谱,是抓住了本轮AI浪潮的明星公司之一,在“六小虎”中,也是个“前辈”,比MiniMax早了两年,比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阶跃星尘、零一万物早了4年,后来者DeepSeek最“新”,成立于2023年7月。

大模型最受资本热捧的几年,包括智谱在内的“六小虎”,被投资人踏破了门槛。“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不是进入‘六小虎’的最佳时间,大家都铆足了劲儿要分一杯羹。”一家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资的机构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AI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热门领域,想象空间足够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智谱累计融资额超160亿元,投后估值超过200亿元。智谱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君联资本、顺为资本等知名机构,也包括美团、蚂蚁、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产业投资方。

不过,随着资本热度逐渐转向理性,“六小虎”的融资节奏与全行业一起发生了回落。尤其2024年,大厂加速赶超,字节系全力押注AI,阿里动作不断。豆包在强大的研发和流量加持下,月活急速上涨,并且,凭借抖音阵地,其在低线市场拿下了消费者认知。

Kimi曾经的风头逐渐被掩盖,市场开始反思AI创企做通用大模型训练的必要性。2024年底,市场消息显示,“六小虎”里的其中两家已经放弃大模型预训练。

在这种背景下,智谱的融资路径,侧面反映出,其已经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

今年3月,智谱先后与杭州、珠海、四川、上海等地达成战略合作,累计获得地方国资投资超18亿元。战略合作内容围绕大模型技术研发、城市智能化升级及产业生态构建展开。

杭州市城投产业基金与上城资本联合注资10亿元,推动智谱成立浙江智谱新篇科技有限公司,目标聚焦GLM基座大模型的技术迭代与长三角产业应用。

据智谱方面披露,智谱GLM系列大模型已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与地方国资深入合作,意在以大模型带动全产业链生态智能化发展。

珠海华发集团战略投资智谱5亿元,支持智谱开发城市级大模型应用“GLM珠海华发空间”,重点落地智能政务、跨设备操作等场景。据了解,智谱与珠海华发集团的合作会包括AI垂直场景拓展、算力建设和应用、AI产业生态打造、AI研究院建设等方面。

成都高新区投资3亿元,与智谱联合推出省级基座模型“智谱诸葛大模型”,涵盖文旅、民生、政务、教育、金融场景,该模型计划5年内服务超1000家企业,目标推动区域产业智能化转型。据了解,区别于普通的Chatbot,诸葛大模型在回答政策、民生、消费等问题时,“已读乱回”或“答非所问”的幻觉几率被降到最低,提供的服务更加可信、可靠。同时,基于国产GLM预训练架构实现包括底层算子、训练框架到应用层等核心模块的自主可控。

在大模型技术浪潮下,地方政府面临地方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但地方引入大模型并非简单接入Chatbot,对数据安全、算法安全、模型安全都有严苛的技术标准,同时要保证大模型系统的稳定性和低幻觉,要满足部署、微调、增训等应用需求。

智谱GLM大模型团队在大模型安全可控、无幻觉方面比较突出,比如,通过对齐机器与人类意图优化推理规划来进一步减少幻觉、构建AI风险缓解和解决机制的明确流程。

据Vectara在2025年2月发布的大模型幻觉评测榜单,GLM是国产大模型中幻觉率最低的模型,仅为1.3%。

尤其目前大模型幻觉问题被诟病严重,智谱的自主可控和低幻觉率,形成了差异化优势。“产业落地不需要通用大模型,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大模型,智谱和地方国资的合作,和百川智能转向医疗大模型、零一万物侧重B端服务,都是‘六小虎’找出来的生存路子。”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原商汤智能产业研究创始院长田丰认为。

智能体成关键变量

若将地方合作视为外部助力,智谱的技术布局则是其冲击IPO的核心筹码。

成立之后,智谱全面对标OpenAI,在千亿基座模型、对话模型、代码模型、多模态模型、推理模型和Agent等方面都有布局,智谱的GLM原创架构紧盯GPT。

不过这并不足以让智谱跑出来。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智谱就在很多场合强调,做中国的ChatGPT远非公司的目标。AI Agent和开源,成了智谱有别于同类公司的两个关键词。

2024年10月,智谱的AutoGL爆火,主打“国产AI接管手机、电脑”,相关概念股大涨,部分个股连拉7个涨停板。

所谓AutoGLM,是指Agent接收人类简单语音指令,自动执行手机端复杂任务,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持续与用户进行交互反馈。

这也是国内最早的AI Agent实践,比今年昙花一现的Manus早了半年。

当年11月末,智谱进一步更新了AI Agent系列功能,主打AI接管手机的AutoGLM,已经可以实现跨APP、跨设备、长流程的复杂步骤。根据简单语音指令,AutoGLM可以在微信、小红书、美团、淘宝、抖音、携程等APP上执行发布消息、查找店铺、选购商品、路线导航、订机票、订车票、订酒店等操作。

银河证券认为,AI Agent的崛起正重塑AI产业链并带来投资新机遇,未来,AI Agent模型将改变C端流量入口的分配,或许还会取代APP的地位,并与硬件争夺流量入口。

相较于“六小龙”中部分企业仍以对话交互为主,智谱押注的AI Agent被认为是通往AGI的2.0路径,毕竟,大模型本身不能直接起作用,需要与世界产生连接与互动。

刚刚过去的3月,智谱在中关村论坛期间,发布集深度研究和操作执行于一体的Agent,推动AI Agent进入“边想边干”阶段。

AutoGLM沉思的技术演进路径包括:GLM-4基座模型-GLM-Z1推理模型-GLM-Z1-Rumination沉思模型-AutoGLM模型。其中核心链路的模型和技术,智谱已经于4月15日正式开源。

其最新开源的32B/9B系列GLM模型,包含基座、推理、沉思模型,遵循宽松的MIT License,完全开源,不限制商用,无需申请。

目前,智谱开源模型系列ChatGLM等50余款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3000万、累计获超15万GitHub星标。

不过,开源生态的长期价值仍待验证——如何避免技术外溢削弱商业变现能力,是智谱需要权衡的难题。

智谱在技术层面的另一优势在于成本与可靠性。通过模型量化与架构优化,智谱将推理成本降至行业均值的1/10,同时将幻觉率控制在1.3%,在政务、医疗等对准确性要求严苛的领域形成了一定壁垒。此外,其AGI研发路径覆盖从预训练模型到自我认知的全阶段,为长期技术迭代保留了可能性。

智谱的IPO进程,标志着国内大模型赛道进入资本化新阶段。其与地方国资的合作模式以及“智能体”布局,在大模型商业化与生态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5年被称为“AI Agent元年”“AI落地应用元年”,大模型企业的关注度已经从追求参数规模上抽离出来,更加重视垂直场景的适配能力。但智能体从概念到落地的关键跃迁,刚刚打开了一个切口,如同人形机器人一样,泛化能力仍然需要验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