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反击战 星巴克终于找到解法了

内容摘要2023年瑞幸咖啡全年营收,首次超过了星巴克,从此关于星巴克“衰败”的话题就不绝于耳。加上这两年它的财务数据也下滑,又有裁员,出售的传闻。作为曾经中国咖啡市场的王者,领导地位的消失正成为事实,不禁会想,它还能行吗?说实话,作为星巴克老会员,

2023年瑞幸咖啡全年营收,首次超过了星巴克,从此关于星巴克“衰败”的话题就不绝于耳。

加上这两年它的财务数据也下滑,又有裁员,出售的传闻。

作为曾经中国咖啡市场的王者,领导地位的消失正成为事实,不禁会想,它还能行吗?

说实话,作为星巴克老会员,我都好久没买了,现在都是点杯瑞幸带走或外卖。

不过,在看到了星巴克近一年的系列变化动作,我觉得,它找到了“反击”的策略(解法)。

说反击也许有点不恰当,毕竟瑞幸和星巴克定位还是不同,瑞幸主打外带市场,极致性比价;星巴克主打的是堂食,咖啡文化和空间体验。消费人群和场景是有差异的,当然也有重叠,就像我,如果是外带我就选瑞幸,如果约人社交,我还是会去星巴克。

我看星巴克的反击,更像是一个成熟品牌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的回归。虽然并没有马上取得逆转局势的效果,但那些积极改变的地方,体现了一个成熟全球化品牌的应对思考,值得研究学习。

我总结下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的创新升级

2022年瑞幸推出了110款新品,而星巴克只有40多款,我当时就想,产品上新速度,就是销售增长的速度。只有新品才能刺激用户不断买买买,相比之下瑞幸的产品创新速度和能力碾压星巴克。

这是星巴克败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新品推出的慢和少,不仅仅关乎产品创新的能力,也跟公司的战略,组织,文化都息息相关。

产品是连接用户的基础,产品创新更不上,就很难胜出。

最近,星巴克中国重磅推出「真味无糖系列」,宣布进入风味咖啡「无糖」新时代,这堪称星巴克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产品创新,它会带来500多种口味的咖啡搭配。

其实也很简单,它就是把原本增减糖浆泵数,这个单一选择,拓展至咖啡风味、甜度、糖的种类,这3 种选项的自由组合。这样不仅可以让消费者选择喜欢的个性化口味,同时还满足消费者「控糖」新需求。这么一个改变,就创造出 500 余种不同风味和甜度的咖啡搭配。

可以说产品创新打响了“反击“最重要的一枪。并且这次的创新升级是瞄准长期产品体系的升级,而非单次的产品上新迭代。

第二、加大品牌联名,实现用户交叉渗透

过去星巴克给我一种高高在上的品牌感觉,作为市场行业老大,又有红利,躺着赚钱,好像谁也看不上,也很少看到它跟哪个品牌搞联名活动。当然IP联名火了很多年,早就有共识,叫做「万物皆可联名」。现在明显看到,星巴克联名的品牌多了很多,这也是一改过去常态。

联名本质上品牌双方用户资源的共享和互换,形成1+1大于2的曝光宣传,同时相互渗透和连接。

星巴克的联名还体现在品牌之间会员的互动链接。星巴克在中国有超 1 亿会员用户,他们开始跟不同品牌会员进行联动,比如希尔顿酒店集团,招商银行,lululemon等,大家打通会员体系,共享会员权益,延展咖啡的生活消费场景,增加品牌和会员的接触点,让它们在更多场景中能够想起星巴克。

通过这种联名方式实现持续「破圈」曝光。

第三、重回品牌初心

品牌初心是一家企业的灵魂,成功的原始密码。

去年 10 月星巴克全球 CEO 布莱恩・尼科尔就宣布—— 「重返星巴克」(back to starbucks)计划,他在公开信中明确提出重点关注四件事:

1.赋能咖啡师伙伴照顾好顾客

2.把握每一个早晨

3.重新明确星巴克作为社区咖啡馆的定位

4.讲述我们的故事

在回归品牌初心的理念下,一场围绕门店及服务体验的重塑的变化,正在星巴克中国上演。

第四、升级服务体验,用实际行动创造可感知的用户价值

品牌理念要不沦为一句口号,就必须有具体行动。

今年3月份开始,星巴克中国在门店升级了许多服务体验,这些包括,

1、顾客进店主动的问候致意、点单推荐

2、加速高峰期饮品出品速度

3、重拾「手写杯」的服务。「手写杯」一直是星巴克展现人文关怀与咖啡仪式感的标志性动作。后来因线上点单发展,一度取消了手写杯及内部新员工的手写培训。但是,最近有用户发现星巴克的外带咖啡上,出现店员们的手绘彩蛋,或是一个有趣的手绘涂鸦,或是一句俏皮的来财祝福。折让不少用户感到惊喜,并分享在社交媒体上。

虽然「手写杯」会花费些时间,但这恰恰凸显了“咖啡师与消费者间的「真实沟通」,赢回人心”。

第五、打造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多形态多场景门店

星巴克提出重回“社区咖啡店”的定位,就意味着它的每一家店都要努力融入当地人的社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于是,星巴克先后推出了非遗概念店、宠物友好门店、手语门店,通过这些更具像化的人文理念,让「第三空间」的概念变得更具像可感知。

今天我们都在讲品牌全球化,第一步是走出去,第二步就是扎根下来。扎根就是要做本土化,融入到这片土地的文化中。星巴克中国正在加速精细化的做好本地化经营,这也是它“反击”的一种策略。

一个是全球化品牌,一个是本土新生品牌

一个是曾经行业的王者,一个是后来居上的新秀

星巴克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成熟品牌,虽然中国市场当下败于瑞幸,但从全球市场来看,它依然是王者,瑞幸恐只是它的七分之一。

即便如此,企业经营总有潮起潮落,它今天的应对策略和作出的改变仍值得研究学习。

注:文/晏涛,文章来源:晏涛营销笔记,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