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超2000亿元的赛力斯(601127.SH)还能否买入?近日,面对记者的询问,西南地区一位长期跟踪赛力斯的私募人士很肯定地回复:不会再碰!两年前,该人士重仓持有赛力斯,即便后来股价大幅下跌,他都没有卖出,直至今年初清仓。不仅如此,另一位管理资产在20亿元左右的私募亦彻底从赛力斯的股东名单中消失。
在该私募人士看来,除了竞品迭出、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外,赛力斯业务高度依赖华为,顶多处于价值链中端,专业投资机构持有大部分流通股,目前处于机构间博弈阶段,股价则已经反映了投资机构对赛力斯的预期。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位二级市场职业投资者发现,上述说法具有一定代表性。赛力斯在大笔花钱、大额分红后,流动性吃紧,公司近日欲通过H股上市融资,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资本运作,多种因素导致此轮资本运作挑战多多。
业务高度依赖华为 海内外市场挑战大
4月28日,港交所披露赛力斯招股书,公司在招股书中极力淡化华为的影响。499页的招股书,仅有10次提到“华为”,且都不涉及赛力斯的业务。
尽管如此,这改变不了外界对赛力斯与华为之间业务关系的认知。两位与赛力斯有业务关系往来的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无论是在汽车业界,还是在赛力斯内部,华为对赛力斯业务的影响都非常大,“很多决策都是华为拍板”。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传统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为车企供应如激光雷达、芯片等软硬件产品)、Hi模式(华为提供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智选模式。其中,智选模式是华为参与程度最深的模式,华为深度参与车企的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及销售,甚至开放手机门店销售汽车。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即是智选模式,“问界”系列汽车产品便是这种模式下的代表。
“尽管华为与公司只是业务合作关系,双方没有法律上的股权关系,但是,哪怕是一款新车上市的宣传安排,都是华为来决定的,更不用说更大的事情了”,一位华为智选模式合作车企内部人士曾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模式下华为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车企员工也由此产生很大的落差感。
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21年。在此之前,赛力斯在新能源汽车上栽了跟头。公司先是通过收购资产获得了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技术,后开发了多款赛力斯新能源车,但巨额的研发投入并未换来市场认可,2017年至2021年,赛力斯净利润持续下滑直至巨亏。
2019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门,主要聚焦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华为当时急需找到整车厂合作。在此情况下,正在谋求出路的赛力斯实控人张兴海牵手华为。不过,双方刚开始合作推出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型并不成功。直到2021年底,华为推出了全新品牌——问界,当年底,AITO问界M5正式亮相,一炮走红。
目前,赛力斯已推出了问界M5、M7、M8、M9等四款车型,在华为的加持下,赛力斯2024年实现盈利。华为也由此收获不少,一方面,华为按赛力斯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分成,另一方面,赛力斯斥资25亿元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简称“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AIITO、AITOAUTO、AITO SELECT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汽车外观设计专利。
不仅如此,今年4月1日,赛力斯斥资11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10%股权。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赛力斯的最大供应商均为“供应商A”,赛力斯向其采购额分别为58亿元、72亿元及420亿元,分别占公司总采购额的14.5%、17.4%及30.2%。赛力斯在招股书中描述供应商A为“一家主要从事IT、通信和硬件设备的公司”,主要为其供应“零部件、配件、设备维护、开发服务、软件、其他服务”。业内人士指出,“供应商A”即是华为。
“赛力斯这种深度绑定的模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5月6日,一位资深财务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虽然华为不造车,但赛力斯某种意义上成为“代工厂”;虽然华为与赛力斯没有股权关系,但通过一系列商务安排,华为处于价值链顶端,赛力斯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华为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目前共有“五界”,分别为问界(华为+赛力斯)、智界(华为+奇瑞)、享界(华为+北汽)、尊界(华为+江淮)、尚界(华为+上汽)。这些产品定价覆盖了15万元至150万元的价格区间,市场对华为是否还会投入足够多资源给予问界尚存疑问,至于诸如理想L9等市场竞品对问界销量的影响,同样有待观察。
赛力斯此次H股上市,其中用意之一是要拓展国际市场,但多位人士指出,当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频频发布利好稳信心 急需上市融资降负债
自2016年上市以来,赛力斯资本运作频频。如果说其牵手东风汽车,与其联合开发东风小康牌微型面包车,期间的资产整合、公司上市被视为资本运作的开局,那么近几年深度绑定华为造新能源车则为中局。
这些资本运作背后,捧场者众多。比如在子公司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瑞驰电动”)融资方面,就先后吸引了赣锋锂业(002460.SZ)、重庆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海晨股份(300873.SZ)、嘉兴乾瞻衡远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庆京东方智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资本入局。瑞驰电动专注于电动商用车业务,通过上述增资,瑞驰电动顺利“出表”,这为公司后续的资本运作埋下伏笔。
二级市场,以广发基金为首的投资机构更是对赛力斯青睐有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46家机构持有赛力斯股票,合计持股量约9.23亿股,占赛力斯流通股总数的61.14%。其中,广发基金通过旗下25只基金合计持有赛力斯2986.44万股,占赛力斯流通股总数的1.98%,具体来看,25只基金中,知名基金经理刘格菘管理的六只基金——广发科技先锋(008903.OF)、广发小盘LOF(162703.SZ)、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012967.OF)、广发双擎升级A(005911.OF)、广发创新升级(002939.OF)、广发多元新兴(003745.OF)持股量居前。
不过,相较于2024年,上述六只基金均减持了数量不等的赛力斯股份,减持数量最大的为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012967.OF),今年一季度累计减持128.98万股,期末持股量为392.63万股。该基金最多时持有赛力斯1910.85万股(2022年6月底),是当期该基金持仓市值最高的股票。尔后,该基金持续减持赛力斯,直至持股量降至392.63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Choice数据显示,在众多投资机构的簇拥下,赛力斯自去年12月20日创下股价阶段性新高(149.56元/股)后,至今年5月6日,公司股价维持高位横盘震荡态势,股价波动区间为112.14元/股—149.56元/股,累计跌幅9.96%,同期大盘跌幅2.54%,板块跌幅4.20%,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大盘和板块。
与此同时,赛力斯频频发布利好。“H股的估值比A股要低,赛力斯在H股的估值会参考A股估值,因此赛力斯有维护A股市值平稳的动力”。5月7日,北京某知名PE机构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赛力斯之前释放了诸多利好预期,吸引了大批外部机构股东,目前二级市场已经处于机构间博弈阶段,大家都在等待,一旦预期没兑现,就容易形成“踩踏”事件。另外,如果赛力斯H股顺利上市,可能会有部分A股投资者转投H股。
在多位资本市场人士看来,融资是赛力斯当下的头等大事。Wind数据显示,自2016年上市至今,赛力斯累计直接融资240.65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7.29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6.96亿元。2024年,赛力斯转型新能源车以来首次盈利59.46亿元,公司计划进行年度现金分红15.84亿元,如果算上2024年的中期分红,赛力斯2024年度合计分红金额达20.84亿元。
持续的大额资本支出、大额现金分红,已经让赛力斯的流动性捉襟见肘。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为87.38%,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为92.49%。今年一季度,赛力斯提高了金融机构融资规模、同时在子公司层面引入外部投资者,公司有息负债率由2024年末的3.88%提高到今年一季度末的8.98%,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76.83%,但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0.83、0.78,较2024年末下滑,公司偿债能力走弱。
5月7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就供应商、业务依赖性等问题致电赛力斯,该公司证券部一位人士称,供应商属于公司的商业机密,公司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披露。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