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
平菇菌株高、中、低三种温型,在夏季栽培由于气温都在30℃以上,所以要选择高温型品种。高温型平菇品种的主要特性是耐高温,36℃以上的高温下都能正常出菇。
2、栽培设施的选择及消毒
可以采用原有的菇棚进行栽培,夏季必须在棚膜顶上在棚膜上覆盖30厘米厚的麦秸、稻草等草帘作为隔热层和降温,防止阳光直射。
夏季杂菌和害虫比较活跃,栽培前,须要对菇棚进行彻底消毒杀菌,先用紫外线照射:每亩大棚用10支30瓦的紫外线灯照射一个小时,再用百病傻和赛百09等药物配制200~300倍的溶液对大棚喷洒2~3次;最后用喷杀虫剂闷棚3天。
3、栽培时间适当提前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从6月份气温不断升高,到了7月、8月最高气温可达36℃以上,如果这期间播种,会导致菌丝生长缓慢,发菌时间过长,杂菌漫延,造成大面积污染。
因此接种时间要提前,在5月中下旬,最迟不能超过6月初,这段时间气温在28℃以下,有利于菌丝生长,还能保证在适当时间(7~9月)上市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4、培养料的处理
夏季栽培平菇想要取得高产,选择培养料是关键。实践证明,用棉籽壳作主料栽培平菇是首选,比玉米蕊、秸秆等作主料的产量要高出三分之二。
配方:棉籽壳99% 石灰1% 多菌灵0.1%。
夏季杂菌基数高、虫害猖獗,所以栽培料要做好灭菌杀虫,有条件的可以采用高温灭菌、熟料栽培。如果没有高压灭菌设施,可以用发酵的方式灭菌。
方法:将配好的培养料用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5%(手握培养料指缝见水但不下滴为准),然后上堆、覆盖,温度上升70°左右应该进行翻堆一次,一般3~5天即可发酵成功。
5、采用小型菌袋栽培
高温平菇发菌期容易受到杂菌侵染,因此采用袋栽。栽培袋宜选用直径为2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因为小规格菌袋菌丝长满的时间大大缩短,节省了发菌时间,降低了污染率,成功率相对提高。
播种后的菌袋采用“井”字形堆放发菌,堆高3~4层,棚顶覆盖草帘,棚内光线要暗,一般40天左右菌丝长满。
6、出菇管理
将菌袋码成4~5袋高的菇墙,白天打开大棚两头进行通风,晚上则把两侧全部打开通风,加大昼夜温差。每天早中晚向菇墙及地面喷水一次,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左右。
现蕾后要增加喷水次数,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同时加大通风量,给予足量的散射光,促进幼菇生长。
当子实体长出后,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每天早上喷1遍,连喷3天,促使平菇菌盖增厚、肥大且耐运输。
适时采收也是增加收入的方式。平菇现蕾后3天左右七八成熟时采收最佳,这时段采摘的平菇品质佳、品相好、耐运输,市场卖价也更高。如果等其充分成熟再采,等运到市场消费者面前,早已呈凋零状态,卖相差,价格自然就低。
关于夏季平菇高产栽培新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