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多家上市公司加大投资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中国算力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增长的时代。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中国算力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增长的时代。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74.1%。未来两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算力产业的扩张不仅得益于政策支持,还受到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蓬勃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急剧增加,上市公司也借此机会加大了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布局。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上述《报告》提到,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高了算力需求,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74.1%。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同时,2023年至2028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6.2%。

从企业端来看,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加大了对算力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例如,2月20日,上海城地香江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参与的联合体中标了《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二中心)项目厂区建设及IDC配套部分工程总承包(EPC)》项目,总价达3.91亿元。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策影视”)则跨界切入算力运营领域。2月17日,华策影视发布公告称,公司目前已完成一个算力运营项目,客户为浙江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据悉,公司已设立专门团队并规划了不超过10亿元的预算用于发展算力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在布局算力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找准与现有业务的结合点,实现协同发展,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上市公司布局算力业务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例如,科技企业可利用原有技术积累,如芯片研发能力等,助力算力硬件升级,或凭借软件算法优势优化算力调度软件。传统行业公司可从自身业务数字化需求出发,如制造业利用算力实现智能制造升级,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质量管控。”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算力需求将更加多样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算力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受到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三大因素的驱动。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此外,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散热技术等在内的算力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算力的性能和效率。同时,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算力需求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算力需求将持续攀升,推动算力行业快速发展。智能算力的增速将远超传统的通用算力。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算力需求不仅仅局限于高性能计算,还将包括大规模数据存储、处理和低延迟、高可靠性的服务。”袁帅进一步分析称,随着新兴应用的发展,算力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推动算力技术和产品不断创新与优化。

郭涛亦认为,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催生新业态,如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等领域,实时数据处理与复杂计算任务对算力的需求将急剧上升。这种需求的变化,不仅将加速算力技术的研发,也将进一步推动硬件性能的提升和算力规模的持续增长。(记者 张文湘 见习记者 占健宇)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