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aaS制作内容 让商家既省钱又赚钱?

内容摘要【亿邦原创】一分钟制作1000条视频?没错,这是真的。筷子科技在抖音发过一条视频,讲怎么用AI制作内容。商家只需将视频素材拉进去,填入关键词,AI就会自动识别和拆分素材,然后撰写台词和配音,最终生成一批视频成片。每天,中国诞生两亿条商业视频

【亿邦原创】一分钟制作1000条视频?没错,这是真的。

筷子科技在抖音发过一条视频,讲怎么用AI制作内容。商家只需将视频素材拉进去,填入关键词,AI就会自动识别和拆分素材,然后撰写台词和配音,最终生成一批视频成片。

每天,中国诞生两亿条商业视频。筷子科技创始人兼CEO陈万锋将这些短视频内容称作“AI时代的电子传单”,只需点击发送,就会被系统自动推荐给潜在客户。更多的电子传单,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和GMV。

巨大的需求迫切要求内容生产力的革新。筷子科技曾是一家基于程序化工具的创意图片制作平台,此后短视频崛起,生成式AI爆红,该公司也顺利转换为兼具图片和视频内容的AIGC应用平台,覆盖内容创作的编导、拍摄、剪辑、投放、管理等环节及工作流。

“你以前可能没学过摄影,没有学过视频,但现在你输入一些提示词,系统就能跑出来视频。”陈万锋说,AI实现了“角色泛化”,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截至目前,筷子科技已经跑出良好的商业模型,深耕7500家行业客户,创意视频生成总量超过7500万条,出海也有600%的增长率。

01

AI重塑电商内容生产

筷子科技,跟同行有些许不同,其中一条便是创始人背景。陈万锋是营销出身,在P G宝洁待过十多年,管理过不同品类营销与品牌建设,熟悉行业的痛点。2013年,筷子科技创立,使命是用程序化工具“让营销更具创意与效率”。

陈万锋说,平均每一家中国企业,保守估计每年需要制作几千万条视频内容,用来与消费者的交互。如果完全靠人工处理,需要花费上百万元的成本,且耗费几个月时间;有了生成式AI,可以实现快速批量地生产。

为帮助客户精准生成视频内容,筷子科技梳理了商业内容供应链的上下游环节,把工作流分为“编、拍、剪、投”,让AI渗透进每一环节。目前,筷子科技主要提供三款产品,分别是专业版、企业版和旗舰版,每一个版本又分为A版和B版。不同版本,所包含的视频条数、账号席位和储存空间等权益,有所不同。

相比于以往的企业大模型定制,现在的标准化软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前几年可能有些公司帮大企业定制模型,收费三四百万,”陈万锋说:“最终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还不如两三万块钱的标准化软件。”

在图片时代,筷子科技主要服务大中型2C消费品牌,比如欧莱雅、博朗和飞利浦等,帮助广告主制作广告图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投放调优建议。转换为兼具图片和视频内容的AIGC应用平台以后,筷子科技的逐渐向全量商家开放。“从两三个人的小型公司到集团公司都可以用。”陈万锋说。

相比于传统的SaaS软件,如今的AI+SaaS能做到“既省钱又赚钱”,从管理工具发展到生产力解放工具。陈万锋说,AI的产能增长超过十倍以上,甚至几十倍,拉动GMV增长两到三倍,“做得差一点可能是50%-80%”。

至于产品的发展趋势,陈万锋认为是智能体,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接连跟进。背后的逻辑十分清楚,一旦有了智能体,就可以帮助客户做生意托管。他认为,智能体的可控性也更强。“它基本上能达到行业里70-80分的人的水准,”他说,“一个普通的中小商家,想招行业里70-80分水准的人,我认为大概率招不到。”

“到那个时候,客户可能连人都不用招了,”他接着解释说,一些中小商户雇佣员工,一年成本就十几万元。当然,有了智能体和托管,像筷子科技一样的服务商,或许也可根据GMV抽佣的方式,服务品牌商家。

02

客单价还有成长空间

除了创始人营销出身,更贴近企业营销需求,筷子科技的另一个特点是“全”——除了上述商业内容生产的全链路覆盖,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全行业覆盖。

“这有一个好处,我们有先发优势。到现在来讲,基本上没有一家企业说能把谋个行业打透了,就可以打败我们。”陈万锋解释说,产品的全行业覆盖能力,让他们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客户和行业,比如既覆盖泉州和厦门的鞋服企业,也能覆盖成都的本地生活企业。

截至目前,筷子科技已经服务7000多家企业。其中,45%的企业为线上电商商家,覆盖美妆、保健品、3C和百货等品类,55%的客户为线下商家,覆盖药店、餐饮、零售、茶饮、餐饮、景点酒旅等。

“如果现在让我选,只能做一个,我选线下。我觉得在线下,AIGC结合视频去跟消费者互动的潜力,远远大于线上。”他说,对比以前的线上媒介,短视频有更强的拉力,拉动消费者到线下去消费,这是以前的图文完全做不到的。

2025年,筷子科技的客户有望过万家,中期目标是服务10万家企业。陈万锋说,过去一些年,他们每年都会拓展一些关键城市,首先进入公司总部所在的珠三角,接着是江浙地区,然后是北京、郑州、厦门、泉州、长沙和成都等。筷子科技在重点区域插旗杆,然后慢慢辐射出去。“目前来讲,从地区覆盖上,我觉得我们做得还不错。”

许多应用型的AIGC公司,技术与研发团队占比接近50%,并以此为核心竞争力。但陈万锋并不这么认为,他说硅谷的很多AI企业,都是三五个工程师,但是业务团队非常庞大。”证明够标准化,我们做的是一个标准化的平台,而不是定制。“

陈万锋说,他们每拿下一个客户,都会教客户如何使用,确保他们用产品做好增长。筷子科技也不仅仅是做好SaaS,除了满足客户的工具需求,还会满足资源链路上的需求。比如,如何让甲方客户和乙方客户在筷子科技的平台上实现链接。

筷子科技有一个客户成功专员的岗位,每个专员管理几百个客户,注重与人的交互,注重与客户的连接性,也会用AI辅助来做一些客户的交互。“未来我们还是会变成一个生态服务平台,去年也有几百万的服务在这里。”陈万锋说。

陈万锋相信,把AI做好,未来可以不断涨价,不需要去打价格战。他认为,AIGC的客单价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来自他们可以帮客户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

03

带着方法论到海外淘金

伴随着中国商家和商品出海,AIGC公司也迎来出海发展的机遇。

2024年,筷子科技的国际化收入增长了6倍,实现近千万元收入,斩获几百家海外客户。4月,该公司宣布完成5000万元B1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海内外市场拓展等。

陈万锋告诉亿邦动力,筷子科技对海外市场的判断,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即视频商业的渗透程度和发展阶段。其中,渗透程度决定了中国企业的目标市场,而发展阶段决定了以什么产品和方式切入选定的目标市场。

“欧洲我现在不会碰,日本我也不会碰。”陈万锋说,筷子科技的出海目的地,优先选择东南亚、中东和美区。筷子科技出海的首要目标是“跨境客户”,也就是做海外生意的中国人,其次是海外华人企业,最后是“本对本企业”,也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的本地企业。

陈万锋认为,海外的商业视频还处在一个较为野蛮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对海外祛魅一下。海外视频内容比国内的还low,他们的标准要低一点。”他说,“你现在看看印尼的频道,会觉得这是啥呀,美区那边也是一样。”

“我经常讲,中国两个产业全球最强,一个电动车,一个视频商业,这两个全球没得比的。”他接着说,“中国市场现在刷到的短视频内容是全球最优质的内容,中国的内容逻辑性极强,也有很强的目的性,一定要流量。”

陈万锋跟一个大厂的美区负责人交流,双方的共识是,中国的视频商业已经彻底脱胎换骨,走在世界前列,而许多海外视频内容还是“大片型”的。他说,老外不是没有方法论,而是还在讲究传统商业的方法论,对商业视频并不了解。

这种鸿沟,给了中国AIGC公司巨大的机会,特别是服务那些外海的本地企业。陈万锋告诉亿邦动力,筷子科技已经跟TikTok等打通接口。2025年,筷子科技还将针对海外市场,推出专门面向本对本企业的产品。

他认为,现在的产品对海外用户来说太专业,要考虑向后兼容的问题。至于法律法规,陈万锋认为上述目标市场对AIGC更宽松,“也更松动一点”。

筷子科技在海外的增长或许意味着,对大多数中国卖家来说,跨境的生意或许可以用AIGC重新跑一遍。面对这样的蓝海,同样的,切中用户需求才是发展的真正驱动力。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